刘尚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出清公共风险的最主要手段 一体化趋势显现
admin
阅读:81
2024-11-15 18:05:16
评论:0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撰文探讨了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底层逻辑,从公共风险的新范式和新认知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财政与货币的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以及财政与央行的关系。刘尚希指出,财政是现代信用货币的母体,当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呈现一体化趋势。经济金融化改变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关系的底层逻辑,也改变了财政的运行机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成为政府出清公共风险的主要手段,公共风险使得两者走向一体化。在实物经济主导的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地位交替变化。随着经济金融化的加深,过度强调央行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已不合时宜,结构性货币政策正是财政货币政策一体化的结果。在财政收支和货币流通相互嵌合、国债和货币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的条件下,财政和央行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二元关系,而是在不确定性中协同耦合。金融的重要性在现代经济中显著提升,经济金融化将各部门资产负债表关联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隐性“风险链”,一旦触发,风险就会外溢,形成公共风险。在此背景下,财政与金融的关系不断变化,其底层逻辑也在发生变化,用传统理论难以阐释新的现象。以公共风险的新范式和新认知来探讨财政与货币的关系,财政是现代信用货币的母体。国家主权信用是国家主权货币的基础,征税权支撑着国家信用。财政收支过程即货币流通过程,财政赤字和债务常态化是财政金融属性外在化的表现。赤字和债务的常态化反映出货币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由经济社会内在需求导致的内生变量。传统的货币数量论遮盖了货币状态的变化,从而偏离了现实。随着政府赤字财政政策实践的常态化,对财政可持续的认识也随之调整。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政府债务的认知逐渐发生变化,认可政府债务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并设定限额或比例。现代货币理论认为,财政可持续主要需考虑实际经济资源的限制,其中最直接的限制条件就是通货膨胀。
本文 htmlit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eb.bjnsf.org/zuowen/29646.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